本报记者 柴刚 北京报道
作为恢复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新基建是2020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建议,优化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新基建’战略意义重大,但必须预防‘重价格、轻技术’的采购导向”。
智能交通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2019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领跑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明确发展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技术,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视机”一直是海信集团的企业标签,其实,该集团如今已形成了以数字多媒体技术、智能信息系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绿色节能制冷技术、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光通讯技术、医疗电子技术、激光显示技术为支撑,涵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地产的产业格局。显然,周厚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建议与其所涉及行业密切相关。
海信集团官方网站介绍,该集团成立于1969年,拥有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000921,股吧)两家上市公司,海信、科龙、容声、东芝电视等多个品牌。周厚健介绍,近几年,各地智能交通采购数据显示,行业中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出现不断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排在前10名的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市场规模仅占总规模的25.24%,相比2018年的32%下降明显,一些没有技术、也不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市场份额反而在不断增加。在他看来,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智能交通项目政府采购规则中存在明显的“重价格、轻技术”的问题,甚至“只看价格,不看技术”。周厚健忧心“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他向《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解释,在这种采购规则导向下,一方面项目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影响当期和以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更打击、伤害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中国的智能交通将难以在世界产业技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企业如果被引导到靠低端、低价去竞争,而不重技术提升,就难以真正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战略目标。”周厚健认为。
他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建议,优化我国智能交通项目采购规则,对技术领先的产品,各级政府部门在招标时,在价格方面应有一定程度的忍受力,或者说不将价格作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要营造一个在合理价格中标基础上、注重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的政府采购环境。
周厚健认为,要依此引导行业企业保障研发投入,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有效实施。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