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材集团酿重大改革
信息来源:j-c.com.cn 时间: 2014-04-10 浏览次数:418
3月28日,上海建材集团控股的耀皮玻璃、棱光实业在沪市不约而同地停牌。两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内容几乎相同,均称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正在研究有关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而停牌。
股权结构再度深化
由于上海建材集团的最终控制人是上海国资委,而上海市政府又于近期要求上海国资系统于3月底前将改制方案提交审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建材集团旗下企业的突然停牌,愈发显现了资源整合的预期。据接近上海建材集团的人士透露,耀皮玻璃、棱光实业的停牌,很可能是上海建材集团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的先兆,由于涉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这位人士表示“不能提供更多的消息”。
但据记者了解,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老国字号”,2008年至今,上海建材集团一直在股权结构方面做“减法”,由过去旗下的320多家企业调整到63家。国资在以退为进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变,释放出大量存量资源;另一方面,使固化的国有资产转换为可流动的国有资本。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上海建材集团旗下百姓装潢公司总经理李永洲的身份,从表面上看,他是国企当家人,但外界更多地将李永洲当作民营企业老板。因为他一点也不像体制内的人,就连每个周末,他也带着团队四处跑市场、看网点,成了没有星期天的总经理。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位国企负责人自己产生的责任动力,或称其为单纯的个人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除了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控股51%外,李永洲所带领的百姓装潢公司的持股会、经营者持有49%股份,其中包括他本人在内的高管团队有38人持股,形成了典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解释,这是“上海特色”,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关键的是控制权与经营权相处得很平衡。像李永洲这样的高管团队与公司的利益进行捆绑,除了公司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控制权,也让经营者有了更多经营好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将持股人利益捆绑是百姓装潢公司成功的一大秘诀,每年做预算时,不用集团加码,经营者也会自我加压,混合所有制不仅让持股会和个人得益,同时也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作为控股方的上海建材集团不需投入过多的管理成本,每年就能按比例分得可观的红利。
上海建材集团另一家下属企业白蝶管业的国资股份更是退至45%,剩下的55%除了经营者持有外,大部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合作伙伴持有。在这55%的股份中,是公是私不再重要,共同的利益让大大小小的股东拧成一股绳,携手开拓全国性市场。
深化房地产与建材业合作
上海建材集团董事长邱平说,过去集团所属不少企业都有“出血点”,除了能耗、污染的粗放问题外,更受观念、体制、地域的限制,远远落后于当地的建材民营企业。现在,上海建材集团改变股权结构后,不仅联手境内外优势企业投资20亿元在上海浦东建造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建材示范基地,还形成了一条适合城市发展并与循环经济相关联的水泥产业链。耀皮玻璃更是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如今其玻璃幕墙已覆盖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香港环球贸易广场、俄罗斯联邦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在公共建筑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现在集团董事长与下属企业经营者不是国企的上下级关系。比如以前开会是叫你到集团报到,现在是大股东请企业CEO来商量事情。”邱平感慨地说。
其实早在“十七大”报告里,就提出企业的劳动组合要与资本组合相结合,类似上海建材集团的体制机制创新就是发挥各方优势、延展产业链、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因为混合所有制能让企业增强活力、增添动力,进而形成与外部沟通的强大推力。“我认为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企改革的基本制度。如果没有制度保障,改革所积累的成果就不会长久”。邱平表示。
由于有了先进的机制体制,上海建材集团近日与长江计算机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在楼宇智能化、智慧家庭、家装数据库、家装平台及建筑产业化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就在记者发稿时,传出上海某大型地产集团出于产业链延展的考虑,很可能从上海建材集团的母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手中,将建材这部分的资产进行收购。值得关注的是,在耀皮玻璃今年年初进行的非公开发行中,绿地集团通过认购成为了耀皮玻璃的第七大股东。
不知耀皮玻璃的这次停牌重组,能不能成为上海国资改革内部推动房地产行业与建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更丰富的一桩重组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建材采购网证实,仅供您参考